寻访婺州老街 走读家乡故事 这群小学生的国庆节不一般!

日期:2020-10-09 08:30:12 来源:​局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国庆期间,环城小学五(5)班的同学们兵分多路走进古子城,沿着马路里、将军路、四眼井、石榴巷、酒坊巷、八咏路、鼓楼里、侍王府的线路,寻访婺城老街,走读家乡故事,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国庆节。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马路里’和以前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马路里,陈静好同学的这一提问让同学们注意到这里已经变成了婺剧文化“博物馆”,墙面上通过婺州戏、金华戏、人生戏三个主题展示了婺剧500年的发展历史和当代成就,最吸引眼球的是展示在墙上的7件纯手工婺剧戏服。


位于将军路的将军园里,有一个威武的将军雕塑,始终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古城,似乎在护卫着古城民众。黄雅媛同学的一个提问引起大家的思考:“将军路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将军园里的这位将军吗?”经过考证,探寻队员们给出了答案。原来,据清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将军路是因建有徐将军庙而称将军路。徐将军,佚名,晋人,曾督兵来婺。而将军园的将军是明代的朱大典,当年清人铁骑渐近之时,全城民众在他的带领下奋起抗争。城陷敌手后,朱大典留给后世的是满门殉城的悲壮结局。


“四眼井是什么意思?它能蓄多少水?”

“在古代,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在四眼井旁,同学们提问了一些关于“井”的问题,不过这可难不倒探寻队员。潘昱韬同学引用了《金华县志》的记载:四眼井又称“龙井”,因有四个井眼俗称“四眼井”。原有井屋,井上有轱辘,井深15米,水量36立方米,水源充沛,蓄水量和井窍数均为金华之冠。吕思翰同学说:“在古代,井的作用可是非常大的,是滋养生命的井,是灌溉五谷的井,还有消防、军事防御的作用。” 


石榴巷是因石榴得名吗?探寻队员们向大家解释了它的由来。据《金华县志》记载,石榴巷西段称石榴园,东段称塔后巷,是金华老城里最长的巷之一。1957年东段改称塔后巷,1966年改称永胜巷,1984年复称石榴巷。该巷两旁原为郊区农民的果园,果园内以种植石榴为主,巷名也因此而得。如今的石榴巷到处都有“石榴”的身影:彩绘石榴、写意石榴、石榴历史、石榴诗歌,让人了解石榴蕴含的珍贵品质。


酒坊巷地处古子城历史文化区中轴线上,北至石榴巷、南至飘萍路,是这里历史街区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街巷。据传明代初时有一名为戚寿三的酿酒师在巷间开设酒坊,他酿酒的水取自酒泉井,水好酒美,时人便更名为“酒坊巷”。 巷子中的酒泉井是金华酒历史和酒坊巷由来的见证者。此外,酒泉井还被载入《中国井文化》一书。


行至侍王府,大型石雕团龙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侍王府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在浙江的军事指挥所,于1861年建造,是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无不在诉说着当年太平天国金戈铁马的故事。



在鼓楼里附近,有多处考寓、试馆。那么,“考寓”“试馆”是什么处所呢?还是听听探寻队员的答案。明清科考,俗称考秀才,八婺旧属各县考生,须提前半年或数月跋山涉水赶赴金华。而试馆、考寓就成了读书人考前落脚的地方。如,位于酒坊巷的湘岩试馆是由兰溪人祝湘岩建造;位于八咏路的徐家古里,是金华、永康、武义三县徐姓后裔出资合建的考寓。留存的考寓、试馆是金华历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历史见证。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一首气势磅礴的《题八咏楼》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回到了女词人李清照所在的南宋时期。八咏楼由南朝齐隆昌元年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建造,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此楼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登楼远眺,双溪蜿蜒,尽收眼底。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共做诗八首,称为《八咏》诗。所以从唐代起,便以诗名改为八咏楼。


“每一块石板、每一片瓦,都记录着婺州的点点滴滴,古街的每个角落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同学们通过这一路的老街探寻,发现了很多婺州的人文历史,重读了历史先辈们的故事,感悟颇深,纷纷表示,通过国庆节特别活动,感受到了金华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树立了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