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0259915X2/2020-44236

  • 文件名称:

    婺城区民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区民政局

  • 成文日期:

    2020-12-3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婺城区民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日期:2019-12-31 11:07:26 来源:区民政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19年,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双城”战略总体布局,以全面开展“三服务”工作为抓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群众反响。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开展“三服务”工作,为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三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项目和责任“四张”清单。2019年共开展服务走访1565人次,走访对象(企业、群众)3802个(人),收集办理问题75个。二是积极开展“大调研”,提升为民办事能力。局班子成员围绕重点工作,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走访调研,深入推进村(社区)建设、低保救助、生态公墓建设等重点工作。三是贴近服务群众,提升兜底保障水平。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不断规范社会救助审批环节,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二)充分发挥兜底保障职能,社会救助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一是精准扶贫、救助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补助款3350.6万元,较上年度增加437.54万元。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到770元/月,2019年全区在册低保对象2106户2925人,低保边缘568户1321人,共发放低保救助金2568.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4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4.5万元。二是动态管理,贯彻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复核等方式,及时做好在册低保、低边对象的核销及新增,2019年共核销低保、低边对象956户1573人,新增低保、低边对象318户552人。不断规范和完善低保工作制度,严格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程序。三是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调整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至城镇1235元/月,农村990元/月,落实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2019年全区共有特困人员593人,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补贴612.23万元。

    (三)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2019年我区新建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提升改造区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6家。新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家,全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达90%。二是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金华市婺城区青华养老服务中心、婺城区福利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行。三是推进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提高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标准至1726元/月,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标准至1381元/月。2019年我区共有孤儿和困境儿童65人,共发放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105.68万元。

    (四)全面加强村(社区)建设,“大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加强村(社区)建设,提升村(社区)治理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发挥村(社区)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运行机制。2019年经区两办印发《婺城区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切实提高专职社区工作者收入待遇。二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2019年共办理社会组织登记事项133件,目前我区依法登记社会组织556家,街道、城市社区依法登记的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覆盖率达100%、96.5%,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考核情况位全市前列。开展公益创投活动438次,服务14895人次,辐射婺城28个社区。三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新增持证社工72名,目前我区持证社工人数达193人。

    (五)深化“民政爱民”理念,社会事务专项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推进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成生态公墓6600穴。二是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提升婚姻收养登记服务水平,取消孤儿认定等证明事项33项。2019年共办理收养登记20件,结婚登记3600对,离婚登记1986对,补发结婚登记证762对,补发离婚登记证217本。三是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强移民直补人员动态管理,开展移民直补人口信息核查工作,核减163人。2019年全区在册移民16240人,发放直补资金1010万元。2019年正式下文水库移民项目38个,涉及资金2131.83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49.93万。2019年8月,全省水库移民创业致富项目现场会选址罗店镇西吴村,200多名水库移民干部观摩我区西吴联村花林市场项目。四是开展不规范地名整治和联合勘界工作。做好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并登记造册,指导监督门牌制作、发放、安装工作。会同兰溪市开展“婺兰线”第四轮联合检查,全线共设置10个界桩点位,实地埋设界桩8个。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区民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省民政会议精神,按照高水平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工作的要求,围绕省委打造精准保障、和谐自治、幸福颐养、暖心服务等四个标杆区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振奋精神、忠诚担当、廉洁自律、扎实工作,着力提升民政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双城”战略走深走实。

    (一)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上级政策文件要求,不断加强区乡两级监管力度,健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监督和管理机制,不断规范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二是完善救助系统信息,加强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家庭经济状况复核,确保救助公平公正,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公示监督举报途径。通过政府网站、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公示,不断拓宽信访举报渠道,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四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完善婺城区慈善总会,推进婺城区慈善基地建设,完善慈善激励机制,拓宽慈善捐赠渠道。

    (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实现养老服务规范化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养老设施改造提升。新建4家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改造10家区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完成雅畈敬老院提升改造。二是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监管,完善运行奖补政策,不断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三是完善养老机构管理制度,指导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养老机构规范化运营。

    (三)不断提升利民惠民标准,推进专项社会事务服务提升。一是推进数字民政建设,统筹“互联网+民政”服务水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以“微笑办、暖心办、我来办、马上办”的服务理念,强化民政服务工作。二是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照护,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三留守”人员信息录入和动态管理。三是推进婚姻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探索建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长效机制。做好婚姻数据共享、部门核验,实现婚姻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四是深化生态殡葬综合改革,统筹谋划生态公墓建设布局,以政策引导推进骨灰堂、骨灰墙、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普及。五是推进水库移民安置服务。加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保障移民资金投入,做好移民创业致富和项目扶持。克服“撒胡椒粉”现象,结合精品线路、重点村和消薄工作,谋划安排一批有效益高质量有特色的创业致富项目,并把好项目建设的质量关、进度关、监督关。

    (四)提升基层建设治理水平,推进村(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是强化党的领导,提升基层自治组织规范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村(社区)委员会的领导。二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增强村(社区)自治能力。发挥村(社区)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运行机制,推进村(社区)重大事项全过程公开。三是发挥社区公约、村规民约积极作用。持续指导“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修订完善工作,引导广大群众依法依规参与村(社区)事务处理。

    (五)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车俊书记在全省民政会议上指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能只有政府唱“独角戏”。还要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伴唱伴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良性互动。我局将继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一是落实婺城区社会组织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完善党建带群建的工作制度,切实提升我区社会组织党建水平,强化作用发挥。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强化部门沟通,加强政策扶持。通过公益创投、项目奖励等方式加强资金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做好社工培训,鼓励体制内人员考取社工证,争取2020年新增持证社工50人以上,培育领军人才2名以上。建议对持证社工实行人才补助政策,实现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衔接。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社会组织管理现代化。探索跨部门、跨层级开展社会组织抽查检查工作,扩大抽查检查数量,对社会组织换届情况、党建情况、机构情况、财务情况、专职人员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培育和动态赋权机制,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社会组织自我监管、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