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示范社区 推进创建工作出成果、出亮点

日期:2019-12-16 07:58:53 来源:​今日婺城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打造示范社区
  推进创建工作出成果、出亮点




















  记者 苏晓婕
  社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单元,也是创建工作的短板之一。只有将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才有基础和支撑,老百姓对创建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才会日渐增强。
  自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以来,婺城区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加强指导、加大力度,争创文明示范社区,争当社区共建标兵,通过打造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改造等示范社区,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出成果、出亮点。
  “好看”又“好住” 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自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不光边上环境好了,老百姓居住也更舒适了。”今天上午,在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区通渠巷27号的居民楼前,75岁的戈大爷正在跟楼道长李标兴聊着家常。楼道前的空地上,附近居民正在公共晾晒区晾晒衣服。
  在通渠巷27号的楼道前,小小一块空地却呈现出西市街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居民戈大爷正坐着的一张椅子是一个月前社区工作人员刚为老人们“置办”的,因为听说老人们觉得没地方晒太阳;边上的公共晾晒区也是刚搭的,因为看到居民们平时晾晒衣物都需要拿着绳子搭在水管上;原本楼道边上没有路灯太黑,通渠巷党支部书记立马上报给社区,跟相关部门协调安装路灯事项……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发现,居民对老旧小区路面破损、楼道扶手锈烂、灭火器失效、绿化缺株等问题反映强烈。如何彻底让老旧小区实现“蝶变”,向社区居民最关注的点发力,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
  基础设施的改变看得见,一些环境的变化也在孕育而生。在西市街85号,干净平整的地面,绚丽多彩的鲜花小品,靓丽夺目的红色元素装饰,总会有路人驻足拍照,成为西市街社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通过建设街角小品,把以前脏乱差的角落和无人注意的房前屋后打造成美景,全面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自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以来,西市街社区见缝插“绿”、因地布景建设了十几个街角小品,让花满婺城融入街巷之中。这段时间,这些街角小品不仅赢得了附近居民、商铺业主的交口称赞,也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打卡点。”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西市街社区结合实际不断突显社区的“婺韵文化”元素、老旧小区的“街巷记忆”元素与中心城区的“花满婺城”元素,对辖区内老旧楼院居住功能、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极大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力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打造标杆 创新特色 柳湖社区垃圾分类见实效
  上午八点半,婺城区柳湖花园小区垃圾分类分拣员张根梅像往常一样,来到小区垃圾集中投放点,向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宣传指导垃圾分类。“有时候碰到居民拎来的生活垃圾没有分类,我会重新进行分拣示范。后来,居民们慢慢就会正确分类了。”张根梅说,自从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她就成为了这个点位的“管家”,除了定时定点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外,还要将垃圾分类知识传播出去。
  与张根梅一样,如今柳湖花园小区垃圾分类点位每天都有分拣员值守,为小区的垃圾分类忙碌着。
  前来扔垃圾的苏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小区刚开始开展垃圾分类时还觉得没有必要,家里垃圾懒得分,混装到一个袋子里就扔了。但是现在看到分拣员每天早晚都守在垃圾房门口,挨个分类,当面示范给我看,态度还蛮好,这样几次下来,我们也都明白怎么分类了。”
  据介绍,柳湖花园整个辖区原有两分、四分垃圾点位共计182个,其中规模较大小区,基本上每个单元楼均有设置,分布散乱,极不利于管理。垃圾分类实施以来,按照300户设置一个集中投放点的新要求,经过撤并之后,现仅有垃圾四分点位27个。其中柳湖花园小区还加装了监控、灯光、声控、工具箱、排水等设施。
  只有垃圾箱房环境及硬件配置的“升级”,显然是不够的。为此,社区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建立“5+X”网格化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小区内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每天上午、晚间两个居民扔垃圾高峰时段,都需要安排分拣员值守,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志愿者和党员们不仅带头做好垃圾分类,还会主动地、随时随地向隔壁邻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把宣传工作从垃圾点位延伸到楼组、楼道。
  在小区的活动广场,记者看到了一块堆肥试验田,小区试行堆肥箱处理方法,开拓三块“易腐垃圾堆肥试验田”,探究将厨余垃圾在小区本土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社区委托垃圾分类第三方制订积分兑换等奖惩制度,每月评选出垃圾分类示范户,进行公示表彰;小区内,念好“三字诀”,唱响“七部曲”等垃圾分类提出的新理念被印在了地面上,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在这场垃圾分类的“战役”中,柳湖花园社区因地制宜,开展试点探索,创建具有社区特色垃圾分类模式,积极培养并发动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促进垃圾分类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