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56851584G/2020-42066

  • 文件名称: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大数据发展中心

  • 成文日期:

    2020-10-26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7-03-30 14:38:04 来源:大数据发展中心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金华市婺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郭慧强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的五年,是婺城经历重大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被授予省双拥模范城(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省体育强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区复评验收。

    这是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的五年。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亿元,年均增长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17.4%;财政总收入42.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10.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3亿元,年均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5.1:24.8:70.1。工业经济提质增效。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年均增长6.2%。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培育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2016年实现产值54.6亿元,年均增长5.7%;深入实施“四换三名”、“两化融合”工程,新增市级以上“三名”企业8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12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现代农业成效显著。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7亿元,年均增长2.6%。农业“两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128个、现代农业精品园1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7个。农业主体不断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增至190家、853家、28家。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示范县。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9.4亿元,年均增长8.9%。浙中信息产业园形成“一区八园”发展格局,入园企业达313家,年交易额突破60亿元,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金华信息经济产业集聚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江北核心商业区功能不断完善。旅游业快速增长,以举办“山花节”系列活动等为抓手,积极发展区域特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39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3亿元。

    这是城乡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主城区建设提档升级。“三改一拆”强势推进,完成旧住宅改造210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76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34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30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94%。二七区块旧城改造征迁基本完成,拆除房屋58万平方米,6000多户居民圆了安居梦,“二七经验”被央视和人民日报点赞。金罗路、东市街北延、迎宾大道景观提升等重点工程顺利完工。新城区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荣光国际学校、伟达·雷迪森广场酒店等一批公建和商服配套设施投入运行,结顶房地产100余万平方米。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力度加大。水上运动中心等一批旅游项目落地建设,金华动物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40.57平方公里扩容可研报告获省级批复。镇村建设成果显著。推进城镇“多规合一”,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镇形象持续提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桂花飘香、茶花争妍两条风景线,新增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市级精品村15个、秀美村25个,安地镇喻斯村被评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路网日渐完善,杭长高铁全线开通,二环西路、蒋罗公路等建成通车,新建农村联网公路39公里。加大城市治堵力度,打通断头路3条,新增停车位1814个。租赁自行车普及使用,4条BRT公交线路开通运营,城乡公交覆盖率达96%。电网建设稳步实施,新增10千伏线路33条。4G移动通信实现城乡全覆盖。

    这是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五年。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四破”攻坚,处置“低小散”企业185家,盘活工业用地3457亩,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初步形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全面实行“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五年新设企业登记5891户、个体登记12041户。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窗口被评为“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成绩突出窗口”。农村三权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协调推进“双下沉,两提升”,群众就医更加便捷有效。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318个。2016年授权专利1802件,是2011年的1.9倍。大力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创市级以上名牌38只、著名商标35只、知名商号6只,获政府质量奖13家。项目建设持续加力,实施全省集中开工、省“411”及省、市重点项目130个,完成投资186.6亿元。开放经济平稳运行。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实际到位40.2亿元;引进浙(婺)商回归项目39个,实际到位54.6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人才工程稳步实施,培养引进国家、省人才7人,入选“双龙计划”人才项目12个。

    这是绿色崛起成效显著的五年。铁腕推进“五水共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水质提升十大工程,26个重点治水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通过省“清三河”达标区验收。全面治污水。初战“沙金兰”、再战“龙须沟”、决战“长湖”,连续打赢治水攻坚战,长湖成为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参观点。完成截污干管建设48公里、河道清理1100公里,消灭黑臭河9条102公里、排污口1500余个,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4755家119万平方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出境断面水质从Ⅴ类升为Ⅲ类。着力保供水。加强沙金兰、安地、莘畈、九峰等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实现畜禽全面退养,守好金华人民的“大水缸”。致力防洪水、排涝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5座,整治山塘60座,新建、加固堤防25公里,新建雨水管网11.3公里。努力抓节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4.8%。开展“气尘合治”十大专项行动。二环内烟花爆竹全面禁燃,黄标车全面淘汰,造纸、电镀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基本完成,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PM2.5浓度逐年下降。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累计植树造林3.6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7.9%。  

    这是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完成政府十方面重点惠民实事172件,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4%。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503元、19357元,年均增长9.4%、10.1%。教育均衡化发展迈出新步伐,投入11.2亿元改善学校硬件,东市街小学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改造薄弱学校32所,省级标准化学校达96%。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成文化礼堂83个,送戏下乡606场,文化走亲30场。体育事业创先争优,创建省级体育强乡镇12个、小康体育村527个,连续五届蝉联市田运会金牌、总分双冠。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全面落地。人民武装、文物保护、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以及工青妇、双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民参保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1万人,4.2万人纳入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建成养老机构6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52家。社区建设不断加强。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完成乾西、蒋堂移民新村16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累计搬迁安置369户861人。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平安婺城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进一步夯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取得积极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连续十一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区。

    这是行政效能持续提升的五年。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等纪律要求,持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顺利通过“六五”普法验收,法治政府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健全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工作的常态机制,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837件,全部及时办复。扎实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累计清理审批事项1069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结率达100%,服务群众更加到位。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婺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进步的五年,也是婺城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大力实施“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三大提质赶超行动,全力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工业经济难中求进。积极应对宏观形势挑战,实现工业总产值295.3亿元,完成工业投入24.4亿元。加快推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6家。万里扬年产200万台自动变速器生产项目开工建设。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万亩,总产量6.2万吨,花卉苗木销售额9.8亿元。珍其源两头乌入选G20杭州峰会专用食材,永根杜鹃花进入太空辐射育种。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信息经济发展获省委主要领导点赞,“三分田”创业园建成运营,合丰、云安阁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完成旅游业中长期规划编制,乡村旅游基础配套日趋完善。

    (二)发展动能有效增强。园区平台更加厚实。婺城新城区完成新一轮控规编制,新建续建工业项目21个,完成工业投入17.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94.4亿元。区人民医院、金华银行婺城支行基本完工,总投资约3亿美元的马偕国际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前期启动。仙源湖度假区完成管理体制调整,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分别增长9.4%和11%。改革创新提速升级。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70.5%,“农合联”体系实现区乡全覆盖。扎实推进营改增改革。全面取消户口性质划分,完成户籍制度改革阶段性目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立科技金融风险池基金,发放科技贷款1000余万元,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月”、“三百竞赛”等活动,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工率达100%。

    (三)城乡面貌切实改善。“五改”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勤俭一期等城中村改造项目,改善市政设施8个社区,改造老旧小区9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24条,整治危旧房屋33幢。二七区块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巨龙安置房一期主体结顶,解放西路改造主体完工,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小学项目进入土石方开挖,中天房产项目加快建设。完成下沿区块征迁改造,创造金华征迁新速度。“五水共治”取得新成效。金华江北岸等6条30公里污水干管全面建成,消灭长湖、回溪、洪源溪、通园溪四条劣V类支流,完成琅琊、蒋堂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河湖库塘清淤132万方。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成为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观摩点。举办“共护碧水、畅游梦想”游泳活动,兑现治水“三年可游泳”的庄严承诺。实施农村环境“四治两化”,285个村完成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实现第三方运维。330国道改建、二环西路跨沪昆公铁立交桥、汤溪至莘畈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车,衢江航运开发、S313(45省道)改建、沙畈至箬阳公路、235国道金武快速路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整治“两路两侧”问题点831处,实施杭金衢高速公路景观提升、宾虹西路优化改造、虹戴公路绿化提档工程,路域环境持续改善。

    (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和教师梯队培养工程,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教育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两年提升计划,组织文化培训1.6万余人次。被评为省级足球试点区。完成5家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山区扶贫力度加大,到位帮扶资金835万元。蒋堂移民新村首期安置房全面建成,乾西移民新村四期安置房开工建设,塔石高田、鱼潭村地质灾害点异地搬迁基本完成。社会治理切实加强。全面落实平安创建、综治维稳各项措施,圆满完成护航G20、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安保任务。完成区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机构实现区、乡全覆盖,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2家。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五)政府服务量质并进。企业帮扶解困力度不断加大,“双千”、“九个一”等活动深入开展,收集化解企业难题135件,兑现各类奖扶资金6772万元。全力应对“两链”风险,为企业办理应急周转金4.5亿元。在全省率先试点“企业注册通”,实施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改革。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实现区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重点领域巡查制度,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初步建成,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进一步规范。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厉行勤俭节约,完成公务用车改革,“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14%。积极解决百姓诉求,“8890”便民服务满意率达100%。

    各位代表,五年的解放思想,凝聚了社会各界团结奋进、变革婺城的强大气场;五年的务实奋斗,绘就了婺城大地弯道超越、振兴崛起的壮丽画卷;五年的辛勤汗水,谱写了婺城人民干事创业、追求幸福的美好乐章。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婺城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婺城发展的上级领导、驻金部队和武警官兵,向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做大经济总量与推动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艰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要素制约矛盾较为突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账较多,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繁重;区域高等级公路少,交通路网亟待完善;基本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民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差距;社会治理中老矛盾、新问题交织缠绕,影响平安和谐的隐患仍比较多;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不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还需常抓不懈。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解决,补齐短板。

    二、今后五年努力方向

    综合分析未来发展背景,婺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希望远大于困难。未来五年,将是婺城外部发展环境大幅提升的五年,省、市大力推动第四大都市区建设,各层面领域扶持政策叠加,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未来五年,将是婺城聚力攻坚转型的五年,“拆治归”组合拳打出发展新境界,新旧动力转换特征进一步显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五年,将是婺城加快赶超发展的五年,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迎来大投入大建设,“共建金华”跑出加速度,快速崛起、快步赶超既有一定基础、也有良好条件。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巩固和发展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只要我们奋发图强,保持和发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要我们励精图治,实施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思路,就一定能够创造经济强劲发展、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幸福安康的黄金五年。

    根据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历届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扣“全面小康、浙中崛起”总目标和“走在前列、共建金华”新要求,以“三条廊道”建设和“做强新城区、做优老城区、做美大郊区”为抓手,建设中心区、领跑都市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科创兴区、生态立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快速崛起、快步赶超,为建设现代化都市核心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初步形成“一带、两城、三区、多点”发展格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建立以“四大百亿”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370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

    改革创新更加深入。不断深化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对外开放、企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各领域的改革,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共建综合交通廊道,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和快速公交等系统,统筹货场、港口等项目建设,打造“一小时通勤圈”中心枢纽和公铁水联运综合枢纽。积极共建金义科创廊道,“依托高校、辐射园区、对接金义”的科创平台基本形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积极共建浙中生态廊道,深入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狠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绿色经济、美丽经济、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碳城市、绿色生态家园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9%以上,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控制要求。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加快“做强新城区、做优老城区、做美大郊区”步伐,以二七区块改造、高铁经济组团区建设等为重点,全面融入精品城市建设,推进新城区与老城区、集镇联动发展,科学规划和建设美丽乡村,城、乡(镇)、村空间结构更为合理。产城融合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区地位更加凸显。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就业、文化、体育、社保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医疗、生态、人才四大高地更为凸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谋篇布局、起步奋进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全面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各项部署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历届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紧扣建廊道、拓平台、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五大主线,坚定不移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升级战、污水剿灭战、拆改攻坚战、项目精准招商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战、巩固扩大G20峰会安保维稳战、民生发展提升战“八大战役”,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建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积极共建“三条廊道”

    完善交通廊道路网格局。推进S313(45省道)改建、235国道金武快速路、杭金衢高速拓宽改造、330国道跨宾虹西路立交桥、金义东城际轨道、衢江航运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金建铁路项目前期,推进与城市群、都市区各城市主体的快速连接。加快实施双溪西路下穿公铁立交、解放西路西延工程,谋划实施人民西路西延、婺江西路西延、南山大道等工程,全力打通断头路,织密交通网,推动实现“南北畅达、东西贯通”。融入“同心圆”产业带建设,加快建设金华铁路竹马货场,谋划打造城西片现代物流园。

    集聚科创廊道高端要素。加强与高校对接交流,发挥人才汇聚和重点学科优势,与浙师大合作共建婺城科技园,融合打造二环路信息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带。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全面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券”应用。加大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市级以上技改项目18个、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5项,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

    深化生态廊道环境治理。全面打响“整治环境、靓化婺城”攻坚战,推进“后治水”时期的环境整治,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实施治水五大工程,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个、山塘整治3座,实施河道综合整治5公里,河湖库塘清淤120万方。实施金华江“美丽城防”工程,推进长湖“水阁上陈”、梅溪“生态长廊”、白沙溪“最美河流”、桐溪“浙中水乡”、盘溪“茶花飘香”以及通园溪、回溪“城中幽径”等美丽河流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治水特色亮点。加大截污纳管力度,扩大污水收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品回收和集中处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创建美丽生态牧场6家,全面打造“整洁田园、美丽农业”。严格落实“一河两长”、“一河两员”、“一口双哨”等制度,长效巩固治水成果。全面实施“气尘合治”,扎实开展扬尘治理、治气减排等行动,加强车辆密闭运输管理,推进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安地镇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巩固提升“三改一拆”成果,全面打响治危拆违攻坚战,争创“无违建先进区”。继续抓好“两路两侧”环境整治,完成杭金衢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提升工程,综合治理金安路、宾虹西路、虹戴公路路域环境,打造“美丽公路”样板。

    (二)加快发展三大区域

    夯实婺城新城区主平台。深入谋划新城区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工业主平台,整合提升乾西工贸区、临江分区,加快开发龙蟠、洞溪分区,重点发展栅川分区,完善蒋堂界首区块基础配套。新建续建工业项目19个,竣工投产9个,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以道路建设、公交运营、产业融合为重点,推动与市区主城无缝对接。加快建设马海路大桥,开工建设龙乾大桥,完成公安应急指挥中心、消防站、新华书店等公建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环中轴景观商业核心圈,启动伟达·雷迪森广场酒店二期建设,推进婺州城市广场二期招商,瑞唐国际力争投入试营业。

    深入推进精品城市建设。强化城市主人翁的意识和姿态,依托城市配套和历史文脉,探索发展婺城特色街区经济,打造老城区发展新引擎。全面推进二七区块涉铁房屋征迁、基础设施配套、安置区块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努力打造滨水核心区和旧城改造示范区。深入梳理、整合高铁站广场周边用地,加快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古子城历史街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酒坊巷。扎实推进“五改”工作,改造城中村10个、老旧小区31个、背街小巷10条,改善市政设施10个村,实施沿街立面整治8条,大力推进园中村、校中村改造。以“智慧城市”建设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抓手,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认真抓好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打造镇村建设美丽样本。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咬定目标、集中发力,打造安地、白龙桥、雅畈镇整治行动示范点、精品点,完成琅琊、箬阳、塔石、莘畈、沙畈等5个乡镇的整治任务。深入挖掘“安地十景”、雅畈老街、上阳古村以及银坑、大茗革命老区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镇容整洁有序又不失文化风情的“特色小镇”。启动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仙源湖度假区开发建设。完成扩容总规编制和报批,水上运动中心、桂花山庄建成营业。实施十里桂花长廊提档改造,争创3A级景区。开展美丽乡村提质行动,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区)”,启动建设九峰古韵风景线,提升建设桂花飘香、秀美南山风景线,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5个、秀美村10个。深入推进“四治两化”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

    (三)转型提升三次产业

    做稳做强工业。新建续建工业项目70个,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156亿元。强力实施工业政策引导、重大项目攻坚、产业集群发展、骨干企业培育、服务平台建设五大工程,夯实工业基础,加快发展速度,实现提质增效。继续开展“双千”、“九个一”等活动,强化“店小二”式的全程、真情、精准服务,提高帮扶解困实效。加大“四换三名三加”力度,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推动汽摩配、五金工量具等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大力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和“低小散”企业,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上市工作,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新创市级以上名牌3只、著名商标7只。

    做精做特农业。大力推进“一区一镇”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7个9400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万亩;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园,加快培育琅琊有机蔬菜产业带、蒋堂富硒稻米集聚区。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加大“互联网+”农业、设施农业培育力度,助推农业跨越发展。

    做优做实第三产业。抓住金华列入信息经济建设试点城市的契机,推进金华信息经济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重点培育信息软件、互联网泛娱乐、虚拟现实、安防等新兴产业。加快房地产去库存、优结构步伐,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江北商圈提档改造工程,整合提升核心商业街区。加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着力打造塔石岭边高山梯田、梅溪流域滨水景观等生态旅游集聚区,力争年度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改革。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快实现“最多跑一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拓展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在线审批一条龙服务。全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模式,打造高效运行的信息化政务超市。整合提升“微政务”应用服务,打造全天候指挥、督查、反馈、沟通和展示平台。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动“全程电子化”登记,力争注册登记零见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力促城乡医疗均衡发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会综治、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大平台,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

    围绕经济转型发展推进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四破”攻坚为抓手,不断完善以企业亩产效益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广PPP、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有效激活民间资本。继续抓好“个转企”、“下升上”、“小升规”扶持,培育壮大各层次市场主体。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林地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勘界。

    围绕开放合作交流推进改革。抓牢金华“一点一区、两大通道”建设机遇,切实找准坐标、借好机遇、描好蓝图、建好平台、抓好项目,全面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精准招商,完善浙婺商创业创新信息库、项目库,突出产业招商、基地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力争引进内资11.3亿元、浙(婺)商回归7.6亿元。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结合实际出台人才新政,引进培养一批急需紧缺高端人才。

    (五)全力抓好民生实事

    优化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开展教育现代化区创建,深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大力扶持民办教育,推动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加快二七区块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小学、实验幼儿园建设,启动金华十六中改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做强“民俗文化节”等特色品牌,开展文化走亲6场、送戏下乡108场、送电影下乡3300场。加快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实施10个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开展“健康婺城”创建,提升卫计综合服务水平。区人民医院建成交付。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面参保。加快新老农保制度衔接并轨,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救助标准,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精准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3200人。启动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清零行动。

    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抓好新一轮平安创建工作,全力以赴捧回“平安金鼎”。深入构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打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社会稳定“三色”预警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依法规范和加强信访工作。加大“去不良”工作力度,深入打击逃废债行为,积极防范和化解“两链”风险。做好党的十九大等安保工作。提高基层自治水平,平稳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区域联动治超治堵,优化道路通行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推广“阳光厨房”等餐饮管理模式,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理念、新形势、新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以崭新的面貌、全新的作风、创新的举措,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干事创业的坚强铁军,切实担负起富民强区的重任。

    扛起使命,以翻篇归零的姿态再出发。建设都市核心、决胜全面小康,是新一届政府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将把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当作“军令状”、“作战图”和“动员令”,严格按照目标节点要求,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以学促干,把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全区上下立足新起点,一起奋发作为、奋力奔跑。

    鼓励干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促发展。建立健全目标落实的责任机制、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和常态化的督查问责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要切实关爱干部,既表扬先进,也容试容错,大胆实践,鼓励干部安心基层、用心干事。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各类庆典和活动,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抓发展上。尤其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力以赴把项目建设搞上去,把产业发展搞上去,把综合实力搞上去,在发展大局中倾注心力。

    攻坚克难,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抓落实。始终坚持“立说立行”,真正做到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坚决消除“不作为”的作风顽疾,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力破“慵懒散”、“推脱慢”、“中梗阻”。坚决补齐“不能为”的能力短板,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坚决克服“不敢为”的畏难情绪,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努力干出实效、干出水平、干出特色。

    保持廉洁,以法治廉政的标准守规矩。深入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规范行政执法流程和执法行为。坚持把从严治党与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有机结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等廉政制度,深入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环节管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区政府将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全力支持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工作。我们要争当“大脚掌”,与基层、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努力使政府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共舟者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打好组合拳,撸起袖子加油干,自加压力拼命干,干出婺城进度,拼出婺城希望,炼出婺城铁军,为建设都市核心、决胜全面小康,铸就婺城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