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330702000000/2014-37729

  • 文件名称:

    2009年金华市婺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婺城区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2014-05-2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2009年金华市婺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4-05-27 10:49:39 来源:区政府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09年金华市婺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7日在金华市婺城区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金华市婺城区代区长    祝伦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婺城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过去一年,面对严重的冰雪灾害、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维稳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攻坚克难保发展,统筹协调促和谐,较好地完成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抓产业调整促结构优化,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实现区属生产总值92.1亿元,增长10.8%(含市直、市开发区为247.9亿元,增长10.8%);财政总收入完成实绩10.1亿元,同口径完成13.7亿元,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0元,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7506元,增长12.7%。

    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完成工业总产值209亿元,增长6.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 131.5亿元,增长2.9%。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企业达301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32家。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完成产值97.5亿元,增长18%,对全区经济拉动明显。工业投入进一步加大,限额以上工业投入20.6亿元,增长11.3%。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2项,完成投入9.8亿元。园区经济较快发展,新城区、金西开发区累计引进企业292家,完成产值137.2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1.4%。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认定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1项、高新技术企业4家、研发中心3家,完成新产品产值19.7亿元,增长73.8%。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到位内资10.5亿元、外资4522万美元。北汽福田成功签约。外贸出口难中求进,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46亿元,增长21.5%,自营出口5亿美元,增长8.9%。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创浙江名牌5只、市著名商标15只。来料加工发展迅速,经纪人达670人,月加工人数4.5万人,年发放加工费4亿元,行政村覆盖面达95%。

    农业生产经营更具特色。实现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12.9%。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发放种粮补贴1792万元,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群飞模式”被确定为省“粮食生产十佳典范”。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产值达14.4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5%。花卉苗木4万亩,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5万亩,有机稻米基地2603亩,保健功能米成为有机米后又一新的亮点。实施毛竹低产改造8000亩。奶牛养殖小区25个,存栏1.7万头,万头猪场10个。中华鳖养殖成为一大特色,年产值超亿元。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3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7家,联结基地8.5万亩,实现产值11.6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1家,总数达210家,列全市第一。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风险扶持基金作用,发放贴息贷款205万元。农民信箱注册用户3.9万户,实现网上交易8000余万元。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71.4万元,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发展。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努力将雨雪冰冻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箬阳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防汛防台、森林消防、动植物防疫、农业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有效。

    现代服务业更趋繁荣。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3.1%。旅游业继续较快发展,双龙风景区收回黄大仙祖宫和仙瀑洞景点经营权,实现黄大仙文化旅游资源统一管理和利用,与800多家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被评为首批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罗店鹿田村、汤溪寺平村、安地小同村等农家乐特色村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寺平村被评为省级农家乐、旅游特色村。浙中信息产业园挂牌成立,13家企业签约入园。深化放心店、连锁超市提质扩面工程,现代流通网实现城乡全覆盖。河盘桥、洪源综合市场改造基本完成。商贸流通、酒店餐饮、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蓬勃发展。

    (二)抓项目攻坚促投资拉动,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城区婺城大桥竣工通车,水利、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大楼结顶。商贸城、污水处理厂、中轴景观带、城防桐溪段、石柱头橡胶坝等21个项目开工建设。城北综合区中心公园绿化、管网安装已完成。建成商品房35万平方米。金西开发区黄土丘陵非农开发政策处理、一期土方平整基本完成,中心区环路连接段路基填方、线路搬迁全面完成,电力配套设施基本建成,部分企业已入园建设。北区块重点企业管网、道路工程等配套基本完善,污水处理项目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启动区块金城花园一期投入使用,二期主体工程、商业街基本完工。垃圾中转站建成。双龙风景区总规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尖峰山游步道一期、鹿田水库除险加固、朝真洞入口及冰壶洞区域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浙中凉都”等项目启动。仙源湖度假区十景桥、揽秀阁等景观项目投入使用,“仙源欧境”一、二期已建成,“双溪源”一期开工建设,梅溪橡胶坝、天燃气瓶组站等工程基本完成。

    项目攻坚难中求进。以“百日攻坚”活动为抓手,健全“科学决策、强化前期、狠抓在建、严查严督”工作机制,强化管理,合力攻坚,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1项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15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围绕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包装上报项目19个,总投资15.6亿元,申请补助资金1.3亿元,已争取第一批资金1333万元。

    要素制约难中有破。完成8个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待置换用地和建设留用地1万余亩、基本农田7200亩,完成土地开发项目8个、省农村宅基地复垦试点项目1个,集中清理闲置土地504亩,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认真开展企业难题办理,兑现扶持资金870余万元。组织推动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帮助108户解决融资难题,达成信用贷款7.6亿元。加快重点电力工程建设,完成110千伏桃源变扩建,启动110千伏黄云线迁改。

    (三)抓环境改善促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

    镇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基本完成金西大道产业带一期控规和蒋堂镇总、控规修编,完成39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规划覆盖率达70%。中心镇建设有序推进,出台中心镇培育政策,集镇道路、排污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大中心村建设扶持力度,中心村整体功能得到提升。下山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交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完成虹戴公路路基和白汤下莲湖公铁立交桥引道加宽路基工程,建成农村联网公路45.4公里,完成公路大中修70公里,完善安保设施105公里。完成5个乡镇、131个村新农村电气化改造。

    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创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投入3300万元,改造完成58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村改居社区纳入村庄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洁有序,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等得到有效整治,城市环境大为改观,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验收。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100个村的村庄整治、5个乡镇的整乡(镇)整治。创新承包经营方式,有效解决集镇卫生管理难问题。汤溪镇通过“省级卫生镇”复评验收。全面实施村庄美化行动,完成污水治理105个村,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1%,治理河道40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28项、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60家。加快农民饮用水改造步伐,完成175个村饮用水改造,受益人口9.5万人。完成“乌引”节水续建五期配套和5座水库除险加固。九峰水库移民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地基1977户,完成建房1121户,在建378户,实施搬迁774户。

    社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重视改善社区办公服务条件,落实解决河盘桥等15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4个社区试点圆满完成,青山、红湖路社区被评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各街道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组建志愿者队伍209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启动,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养老体系不断健全。实施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启动“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全区污水处理专项规划编制。全面落实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启动琉璃瓦行业“煤制气”改造,完成59家规模养殖场处理设施效能监测,基本完成锻造企业煤改电污染整治,重点企业水污染整治成效明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年度削减任务。基本完成污染源普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2个,市级生态村2个、区级35个。

    (四)抓民生保障促和谐稳定,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职业教育保持优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通过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验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免除义务教育课本费1080万元,发放教育券、营养餐券597万元,化解义务教育债务3420万元。全面落实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积极实施“领雁工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婺城中学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环城小学西扩工程开工,九峰移民小学投入使用,农村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趋完善,城西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1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2个村级社区卫生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建设不断加强,区公共卫生中心基本完工。3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体达标率92%,15.7万名参合农民参加了第二轮健康体检,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1.7%。妥善处置“问题奶粉”事件,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等疫情。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组建了区“三农”艺术团,12个乡镇建立农民文化引导团,农民文体队伍发展到600多支。创建区级优秀文化社区8个、文化示范村100个。区文化馆、图书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基本完成,4个项目列入省级保护。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新增小康体育村70个、省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10个。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理顺汤溪、琅琊下山脱贫移民村行政管理关系。国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外事、档案、地方志和慈善、老龄、未成年人以及工、青、妇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5.4万人参保,基本实现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总体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参合率达94.4%,农民个人筹集合作医疗基金900万元,全年报销医药费2771万元。社会低保力度加大,8000余人享受低保救助。着力解决农村特困户和特困残疾户的住房困难,修建新建196户。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8.2%和95.8%。创建“星光老年之家”52个。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全面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8.2%。农业保险有序推进。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300余万元。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及生活补贴1100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39个社区通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验收,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转移就业5200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6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9%。

    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加强。“平安婺城”建设不断深化,全面推广“白龙桥经验”,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综治维稳网络向基层延伸,建成监控点410个。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发率呈下降趋势,命案和五类恶性案件破案率达100%。扎实开展区领导大接访活动,劝访稳控措施落实到位,一批重点信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开展区、乡镇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室内模拟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开展“迎奥运、创平安”系列活动,确保奥运期间安全稳定。涉奥信访与维稳工作受到省市表彰。开展“关爱农民工”系列活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等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群众诉求导访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安全形势趋于稳定。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效果突出,被评为省级“平安畅通区”。食品药品安全得到强化,被确定为省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工作成效明显。

    (五)抓职能转变促环境优化,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提升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在服务企业、项目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广大政府公务人员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服务发展的意识得到增强,攻坚克难的氛围得到强化,化解矛盾的能力得到提高。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完善行政许可设定、实施和监督检查等制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行政审批服务运行良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使用,乡镇(街道)招投标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充分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1件、政协委员提案281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4.7%。强化财政统筹功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扶企政策,加大“三农”投入,着力保障民生支出。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加强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健全村级财务“三清”机制,完善干部勤廉“双述双评”制度。村级换届选举基本完成。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和廉洁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有效削减机关公用经费支出。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形势复杂严峻,挑战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对政府工作依法监督,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创新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婺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婺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抗风险和创新能力较弱,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发展不均衡,农业保持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园区建设步伐仍需加快,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不强,公共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迅速与可用资金不足矛盾突出;民生改善、社会公平等方面与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社会稳定压力较大;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快,机关干部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


    2009年将是婺城建区以来形势最严峻、任务最艰巨的一年,也是我们共克时艰保增长,逆中求进抢先机,全力以赴抓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发展环境变幻莫测的新形势,面对区域竞争激烈、要素资源紧缺的新挑战,面对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新要求,面对广大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期待,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在危机中寻找契机,在竞争中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经济转型升级年”和“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为载体,紧扣“重发展、促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坚持工业立区,推动产业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0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总收入增长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交货值增长10%,自营出口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2009年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把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作为动力源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通过理念的转变和创新,破除保守思想,冲破陈旧观念,突破定势思维,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来推进婺城大发展。

    第二,必须把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促进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持经济建设不放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思路,抢抓机遇,用好用足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抓生产、保进度、增效益,帮助企业渡难关。在保增长同时突出调结构,促转型,变短期压力为长期动力,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三,必须把城乡统筹联动和协调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面对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区情,坚持统筹发展理念,加强对城乡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推进欠发达乡镇加快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并进,推进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快构筑协调并进、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第四,必须把维护群众利益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面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在经济发展上突出富民,在社会发展上突出惠民,在实事建设上突出利民,在社会管理上突出安民,时刻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民生工作得到制度化安排、长效化推进、项目化落实。

    2009年区政府将着重抓好以下十项重点惠民实事:1.完成90个村的村庄整治、9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启动运行金西垃圾中转站及三镇联网环卫保洁机制。2.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改造。3.争取虹戴公路建成通车;基本完成白沙公路路基工程;新建联网公路30公里。4.完成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干管铺设;完成金西污水处理项目一期;新建蒋堂、琅琊2座污水处理厂。5.完成石柱头橡胶坝、新区城防续建2公里,除险加固堪善塘等4座水库,干堤加固3.5公里,小流域治理3公里,“乌引”配套设施建设16公里,河道整治40公里,完成莘畈、峙垅水库灌区2个节水灌溉项目。6.继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元,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标准从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350元。婺城中学竣工、环城小学西扩主体结顶;完成60%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7.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30%,住院报销限额提高到6万元/年;开展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体检率60%。8.进一步扩大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转移就业5000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9.创建区级文化示范乡镇(街道)5个、文化示范村50个、优秀文化社区5个,组织送戏下乡100场;区文化馆、图书馆竣工。10.抓好20个村(居)示范综治工作室、20个平安小区、100个平安楼宇建设,实现重点乡镇重要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


    三、2009年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工业立区”战略,立足“保稳促调”中心任务,加大帮扶力度,扩大有效投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优化服务促转型。当务之急是帮扶企业,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提高企业家信心指数。积极落实上级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企业投资、出口、资产重组的扶持力度,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控,完善企业预警机制,加强资金链应急保障,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市场、技术攻关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深入开展政府、银行、企业和项目对接,帮助企业解决暂时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形成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围。

    优化结构促转型。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加速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以产业链催生项目源,以项目群打造产业群。加强跟踪服务,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协调机制,加快北汽福田等项目建设,培育做大汽摩配、五金工量具、现代医药等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水泥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扶持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争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0家。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完善初创企业扶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指导。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培育技术、出口、配套型“专精特新”小企业,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加大上市培育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解决商贸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改制步伐。

    创新强工促转型。抓住增值税转型改革契机,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组织实施好25项市级以上技改项目,当年投入完成4.5亿元。抓住材料、设备价格下降有利于成本扩张的机遇,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力争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入13亿元。加大财政对科技扶持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争创省级科技强区。利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力争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0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各类科技型企业,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5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创省市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各6只。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外向带动促转型。坚持走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道路,加快转变贸易方式,优化贸易结构,推进传统出口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50亿元、自营进出口6亿美元以上。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原有市场,拓展新兴市场。鼓励关键设备、先进技术和紧缺资源进口,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深化“二三产并举、产业链招商、大项目引领”的招商策略,抓好央企及区域性、行业性龙头、骨干企业的招商,大力引进高、大、新项目,提高项目质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引进内资10亿元、外资3000万美元。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在谈项目抓跟踪促落户,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促扩张,以项目推进拉动投资增长,以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二)加快园区建设,推进综合承载能力提升

    突出婺城新城区和金西开发区两大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引进和项目落地,加快培育优势产业,推进园区良性发展。

    稳步推进新城区建设。按照“紧抓项目、培育产业、破解瓶颈、着力配套、凝聚合力”要求,推动新城区健康发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中轴景观带一期和城防工程等项目建设,商贸城一期结顶。推进、完善城北综合区中心公园二期建设。完善中心区块、临江、栅川分区和城北综合区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启动白龙桥老镇区改造。扎实推进房产开发,建成商品房30万平方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优质项目,全力培育浙中信息产业园。强化对入园企业的服务与管理,促使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出效益,实现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税收3.5亿元。

    加快建设金西开发区。按照“提振信心、构筑平台、整合资源、夯实基础”要求,合理完善布局,强化功能建设,推进金西较快发展。完成东区块土方平整和路网建设,实施水、电等设施配套。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行。做好北区块道路改造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启动实施峙垅水库周边景观整治。继续推进三产服务配套及形象系统建设,完成金城花园二期、商业街建设,加快推进金西宾馆、综合市场、消防站等项目建设,做好汽车客运站、天燃气管道等项目前期。实施三镇集镇改造提升。

    拓宽园区发展空间。完成金西大道产业带控规编制,加强对两侧用地功能控制和有序开发,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更大空间。坚持以行政中心综合区块和宾虹路沿线开发为重点,提升做强临江分区,拓展洞溪分区,开发临江大街以北区域。加快黄土丘陵非农开发,启动二期土地征用和报批。抓好乡镇工业功能区规划调整和修编,适当倾斜用地指标,完善投融资体制,推进工业功能区建设。抓住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契机,抓紧编报一批基础建设、产业升级、民生工程项目,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争取国债和中央投资。

    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调整拓展用地空间。坚持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有机统一,发展三产用地,提升二产用地,保障民生用地。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规范土地管理。加快盘活土地存量,依法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多方面争取用地指标,保证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地。加强政银企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推动金融机构落实信贷责任,创新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围绕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目标,完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实现粮食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广有机无公害稻米和功能米基地建设,提高优质稻米种植比重。完善“一业一策一队伍”工作机制,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加大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及设施农业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和交易平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强龙兴农工程”,重点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加快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知名品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完善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

    提升农民创业增收水平。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强欠发达乡镇农民、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增收。积极引导农户、农业经营组织、来料加工经纪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发展成为专业大户,创办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推动全民创业。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扶持基金等“三个基金”的作用,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有序发展民间担保机构,为农业企业发展和农民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大来料加工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来料加工点建设,注重培育专业村、龙头村和来料加工型企业,引导集中加工点向家庭工厂转型,经纪人向企业主转型。

    提升山区扶贫开发水平。坚持把山区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山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支持欠发达乡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抓好新一轮结对帮扶,管好用好帮扶资金。加大对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107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采取发展特色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等措施,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继续推行扶贫小额贷款制度,抓好5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开展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干部培训,提高其引领发展能力,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四)做强商贸旅游,推进服务业实现新突破

    以“扩大总量、拓宽领域、优化结构、完善布局”为主线,加大规划、政策引导和培育力度,构筑高增值、多层次、有特色、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做优做强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旅游促销宣传,不断拓宽旅游服务领域。围绕打造华东著名旅游胜地的目标,筹建双龙旅游集团,着力打响“双龙胜景”、“大仙圣地”和“浙中凉都”三大品牌,精心策划“神奇双龙洞、神秘黄大仙”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活动。完善景区各项基础设施,继续开展景区综合整治,启动核心景区村庄整治,提高景区整体形象,争创全国先进和谐文明风景旅游区。突出仙源湖度假区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和金华城市后花园的功能定位,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加快启动度假区入口、广场街、桂花街、仙源大道延伸段及十里桂花长廊二、三期项目建设,提升度假区品位和档次。理顺九峰山景区管理体制,整合九峰山、古村落、农业观光等金西特色旅游资源,加快金西生态休闲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九峰旅游品牌。抓好琅峰山景点建设和开发。规范提升农家乐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围绕新城区中心区块建设,加大对信息产业、房地产、酒店餐饮、物流运输及各类市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完成浙中信息产业园规划编制,抓好孵化基地建设,着力引进一批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知名龙头企业,推进电子信息、科技服务、网络传媒等新兴行业加快发展。以新城区商贸城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鼓励服务环节业务外包,推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展一批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大力支持培育楼宇经济。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专卖专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加快农村商业网络建设,鼓励连锁经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五)突出统筹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力抓好中心镇、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中心镇村建设。基本完成中心镇、一般镇总规修编,提高控规和修建性详规覆盖率。落实中心镇扶持政策。以工业功能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心镇产业布局,培育块状经济。创新公用事业投资体制,鼓励中心镇实施旧镇改造,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集镇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因地制宜,支持其他乡镇创出特色。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鼓励零散户、自然村向中心镇、村集聚。探索“多村一社区”、“一村一社区”等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完成36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其中建成市级示范农村社区10个。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管,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完善电网结构,完成110千伏下潘变扩建。加快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力争达到省电气化县(区)验收标准。

    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财政支农增量高于上年。按照“扩面、拓展、提升”要求,以园区周边村、国省道沿线村、中心村为重点,深入推进村庄整治,争取完成3个乡镇的整乡整治。大力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成45个村3万人饮用水改造,汤溪水厂开工建设。完成九峰水库移民工作,完善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强塘固房、节水续建工程。继续抓好白汤下莲湖公铁立交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40公里,完善安保设施60公里,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创卫成果,落实长效机制,完善基础配套,高标准建好创卫示范社区,抓好迎检专项整治,努力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各项任务。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加大社区建设投入,重点解决3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改善社区服务条件。健全社区自我管理体系,推进和谐社区创建,争取4个以上社区达到市级和谐社区建设标准,85%社区建立服务站。加强对新建社区、撤村建居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的分类指导,加快“一居一品”特色化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改造。探索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新路子。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933”工程,完成10个重点企业、130家规模养殖场治理。强化环保监管,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加快污水收集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鼓励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依法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继续做好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建成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2个,区级生态村20个。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抓好43.8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完成迹地更新9200亩、毛竹低产改造8000亩。深入开展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环境价值观。

    (六)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围绕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公共事业造民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领雁工程”。积极化解学校债务,抓好校舍维修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强化疾病防控,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培训,提升基层卫生队伍素质。加强优生优育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人民武装、拥军优属、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完善社保体系解民忧。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建立社会救助工作信息平台,争取成立区社会救助帮扶中心。完善困难群众教育、医疗等救助制度,稳定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健全低保准入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加快敬老院建设,完善白龙桥敬老院配套设施,扩建罗埠敬老院200个床位。解决250户农村特困户和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实施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强避灾工程建设。完善优抚安置工作体系。继续抓好农村住房、农业保险扩面工作。推广“居家养老”试点经验,积极推进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引导企业不减员少裁员。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

    提升社会文明优民风。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先进文化。以开展精神文明“草根奖”评选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社会文明风尚。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和文体普及工程。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发挥区“三农”艺术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开展“种文化”和“送文化”活动,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利用城市社区邻居节、乡镇文化艺术节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对古建筑古文物保护力度,继续抓好文物普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健康素质。积极备战市“七运会”,争取竞技体育水平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维护社会稳定保民安。大力推广“白龙桥经验”,扎实推进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向基层延伸。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三位一体机制,强化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两抢”、黄赌毒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推进科技强警建设。切实加强防范处理邪教问题的各项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抓好归正人员和违法青少年帮教。着力解决劳动就业、农民建房、被征地农民保障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利益表达、权益保障、矛盾调处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信访稳定新问题,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深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消除在基层。切实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引导、支持和督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企业欠薪逃匿行为的打击,认真做好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化学危险品、工矿企业等安全专项整治,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提高“两网一规范”建设水平,抓好“十小”行业整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务必要更加坚韧,更为勤勉,更重自律,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有为政府。

    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服务发展水平。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研究新形势,及时充实新知识,增强战胜困难的底气,在防范危机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化解风险中练就调节运行的本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推进行政许可与监管分离。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联办件审批制度,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抓好村便民服务室建设,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发挥电子监察系统作用,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规范乡镇招投标中心建设,完善全区统一招投标平台。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健全投诉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决定,定期报告工作和重要情况。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完善区政府常务会议旁听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端正执法理念,坚持依法办事和公正办事,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重视司法监督,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行为规范有序。

    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落实水平。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和能力建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攻坚破难、狠抓落实的执行能力。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实行工作任务分解承办制度,健全细化落实、分工协作、全力推进的工作体系,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倡导一抓到底的优良作风,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做到工作在基层落实、形象在基层树立、成效在基层体现。

    强化自律意识,提高廉洁从政水平。坚决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干部行为,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控制行政开支,带头过紧日子。2009年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零增长”,继续压缩会议、接待、公车购置、出国等经费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促发展。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作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为做强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繁荣发展的新婺城而努力奋斗!